山东省共有16个地级城市,其间属淄博市尤为共同,其城区布局与全国其他城市都不相同,是由几个互不相连的独立城区一起组成,可谓我国“组团型城市”的典型代表。淄博地处齐鲁大地内地,山东省中部,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。淄博是一座有着悠长前史背景和文明的城市,是国家前史背景和文明名城,齐文明的发源地,全市下辖5区3县,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,总人口约470万。
淄博最让人利诱的是它的城市布局,一般情况下,一座地级城市一般下辖一个或多个市辖区,各个城区严密连在一起,一起组成城市的主体。淄博却反其道而行,其下辖的张店、周村、淄川、博山、临淄五个市辖区,建成区没有连在一起的,每个市辖区之间都间隔15--25公里左右,区间分布着若干个小城镇或村庄,间隔感非常显着。张店区处于中心的方位,是淄博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市政府的地点地,扮演着淄博市中心城区的人物。
周村区坐落张店区的西侧,两地中心城区相距17公里左右,临淄区则坐落张店区的东部,间隔约24公里左右。淄川区坐落张店区的南侧,间隔也有近20公里,而博山区更是坐落淄川区的西南,两者之间的间隔又将近20公里,而博山间隔张店现已将近40公里的间隔了。市辖区“支离破碎”的布局使得淄博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全体城市,更像是五个相对独立的小城市,尽管近些年跟着各个城区面积的扩展,间隔上有所缩小,但之间还存在着显着的空间间隔和分隔。
淄博这种“散装”型的城市,全国并不多见,另一个很典型的是四川乐山市,乐山有市中、沙湾、五通桥、和金口河四个市辖区,和淄博相同,乐山四个城区也互不相连。
坐落岷江和青衣江之间的市中区是乐山传统老城区,南部的五通桥区间隔市中区间隔约20公里,坐落西南部的沙湾区间隔市中区将近30公里,而最远的金口河区坐落沙湾大西南,间隔沙湾区间隔近100公里,间隔市中区更是达到了130公里之遥,全程高速也要一个半小时的时刻!不过与淄博还不相同,市中区是乐山传统的老城区,人口最密布经济也最为兴旺,是公认的中心城区,其他几个区顶多满是“卫星城区”。
但淄博不相同,五个城区针锋相对,每个市辖区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优势,都有自己的经济、文明中心,甚至有自己共同的方言和风俗习惯,以至于谁也不服谁,谁也不能一家独大。张店区虽是市政府地点地,但前史太短,建国前还仅仅桓台县的一个城镇,1955年因铁路通过才建立张店区,名望与影响力有限,底气不足。
周村自古便是商埠重地,明清时期就声名远扬了,其境内的周村古商城前史上繁盛了三百年多年,自古有着金周村、“旱码头”、“全国第一村的美誉”,至今仍保存有5万余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原貌和前史本性。
临淄的前史见识更为深沉,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,“淄”是古水名,因坐落淄水边故称临淄,是齐文明的发源地,周朝时齐国建都临淄,历时638年。淄川在隋代就已建县,也是千年古县。博山本来名叫颜神镇,曾为山东三台甫镇之一,清雍正十二年,颜神升为博山县,取境内多山之意。博山和淄川在近代是重要的工业基地,淄博的城市发源地,淄博之名就取自两区的首字,方位不容小觑。
因为地理上的间隔隔绝,以及经济开展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,淄博五个城区各自开展,逐步构成了彼此独立的城市格式,彼此之间的联络并不像传统城市般那样严密,这也是淄博独有的区域特征。以至于许多外地人,找不到淄博市中心在哪里,而当地人也说不清楚,遍及则以为的自己地点城区便是市中心。
构成淄博这种“散装”城市形态的原因是什么呢?还要从它的前史沿革说起。“淄博”之名呈现较晚,其下辖各区县在各个前史时期隶属于不同的州、府、郡,像临淄、淄川、桓台等都是有着深沉前史见识的千年古县,它有自己的开展前史和文明传承。
近代跟着淄川、博山两地煤矿资源的开发,1938年淄博特委建立,取淄川和博山首字命名,这是第一次把淄博作为地名。
在随后的行政变迁中,淄博阅历了屡次的调整和重组。从淄博特委改为淄博特区、淄博工矿特区,解放后又变为淄博专区,不久后又改回淄博工矿特区。1954年12月,吊销淄博工矿特区,建立地级淄博市,成为继济南、青岛之后山东第三座地级城市。
此刻淄博市仅辖有淄川区、博山区、张店区、周村区四个市辖区;无论是前期的淄博特区、淄博工矿特区、淄博专区仍是后来的淄博市,行政驻地都在博山,此刻博山仍然是淄博市工业最兴旺、商场最富贵的中心城区。
张店原为桓台县的一个镇,地处桓台、长山、淄川、临淄交界处。清末民初建造胶济铁路,张店正处在铁路沿线,因此设张店站。之后从张店至博山的张博线建成,张店就处在了交通枢纽的方位,因此逐步昌盛起来,跟着经济的开展,张店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显着,经济日渐兴旺,并很快超过了中心城区博山。
1961年10月,鉴于张店的区位条件优势,淄博市机关连续从博山迁往张店,张店从此构成淄博市的中心城区,八十年代张店火车站也改名为淄博站。
1969年12月,临淄县划归淄博市,改为临淄区。1983年,桓台县划归淄博市。1989年,高青县和沂源县划归淄博市,至此淄博的地图拼图宣告完结,构成连续至今的五区三县格式,刻画出了淄博今日这种共同的“散装”城市形态。